砚亦称为研,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砚与笔、墨、纸合称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书法的必备用具。砚材的运用也极为广泛,其中以山东青州的红丝砚、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古歙州(今黄山)的歙砚、甘肃卓尼的洮河砚为突出,称“四大名砚”。
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它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初期的砚,形态原始,是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至汉时,砚上出现了雕刻,有石盖,下带足。魏晋至隋出现了圆形瓷砚,由三足而多足。箕形砚是唐代常见的砚式,形同簸箕,砚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撑。唐、宋时,砚台的造型更加多样化。
砚台历经秦汉、魏晋,至唐代起,各地相继发现适合制砚的石料,开始以石为主的砚台制作。其中采用山东青州的红丝砚、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及甘肃临洮的洮河石制作的砚台,被分别称作红丝砚、端砚、歙砚、洮河砚。后世人们便将红丝砚、端、歙、临洮砚称作四大名砚。清末,人们又将山西的澄泥砚与端、歙、洮并列为四大名砚。
砚台,也名“砚瓦”,因其形如台、凹如瓦而得名。《释名》中对砚的释义为:“砚者研也,可以研墨和之濡也。”虽然随着文化的发展,砚已经成为文人赏玩的一大“雅物”,但砚台诞生之初仅是作为一类工具,与刀剑、碗碟无异,因此早期的砚更加重视的是性质是否坚实耐磨。1980年临潼姜寨遗址出土了一套用于彩绘陶器的工具,其中便包括了一方石质的砚台,可见作为一种工具,砚的历史十分久远。到了先秦之时,绚烂的文化蓬勃发展,文字及书写记录技术的发展使专用于书写的砚随之诞生。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战国晚期石砚由鹅卵石打磨而成,外方内圆线条流畅,虽无后世精雕细琢的纹样,但已经展现出有别于此前绘画用砚的精美。除了耐用、易得的石砚,陶、铜等材质的砚也相继出现。
1、品牌授权和使用,客户可获得品牌特许经销权,并享受品牌推广中的资源支持。
2、分区域和层次管理,公司根据市场网络分布情况,合理划分区域市场,为各地的加盟客户提供经营咨询和服务。
3、完善的区域市场保护,为了保持经销商有合格的发展空间,公司在加盟客户所在地区实行区域保护。
4、给予统一低价进货价,公司按经销的区域范围,给予较低供货折扣,并提供同步的资源支持。
5、建立统一的品牌形象,公司免费提供店面设计装修图,店铺宣传物料,保持“饰品店加盟”品牌的统一形象。
6、协助建立标准的店面管理系统,公司为加盟客户提供先进的店铺管理模式。
7、提供现代化系统营业培训,公司为经销商提供员工培训手册,为各加盟客户员工进行系统培训。
8、提高/增加顺畅的物流和不错服务,公司拥有的配送队伍,每月及时为加盟客户供货和补货,提供不错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