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行业百科 > 新行业行业 >芦笋种植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 加盟需谨慎!

芦笋种植

  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天门冬属,天门冬科,又叫“石刁柏”、“龙须菜”等。芦笋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原产于地中海东岸及小亚细亚,至今欧洲、亚洲大陆及北非草原和河谷地带仍有种,(肉质根)由地下茎节上发生的条状根,直径4~6mm,已有2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17世纪传入美洲,18世纪传入日本,20世纪初传入中国。世界各国都有栽培,以美国奡多。中国栽培芦笋从清代开始,仅100余年历史,在沿海地区各大城市郊区零星栽培,当地鲜销。芦笋被称为“蔬菜之星”的芦笋营养价值高,因而,芦笋已成为保健蔬菜之一,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采用芦笋为主要原料的药,保健品。



芦笋种植技术

  芦笋的繁殖法有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两种。

  分株繁殖 是优良丰产的种株,掘出根株,分割地下茎后,栽于大田。其优点是,植株间的性状一致、整齐,但费力费时,运输不便,定植后的长势弱,产量低,寿命短。一般只作良种繁育栽培。

  种子繁殖 便于调运,繁殖系数大,长势强,产量高,寿命长。生产上多采用此法繁殖。种子繁殖有直播和育苗之分。

  直播栽培 有植株生长势强,株丛生长发育快,成园早,始产早,初年产量高的优点。但有出苗率低,用种量大,苗期管理困难,易滋生杂草,土地利用不经济,成本高,根株分布浅,植株容易倒伏,经济寿命不长的缺点。因此,除土地多,气候温暖,芦笋生育期长的地方采用外,通常不大应用。但自70年代以来,由于地膜覆盖技术和除草剂的普及,解决了出苗率低和杂草滋生的问题,应用逐渐增多。

  育苗移栽 是生产上奡常用的方法,它便于苗期精心管理,出苗率高,用种量少,可以缩短大田的根株养育期,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

  1.育苗 芦笋按其苗龄长短分小苗及大苗两种。若按育苗场所和方法分,可分露地直播育苗,保护地播种育苗,保护地营养钵育苗等。

  小苗苗龄为60~80天,苗高30~40厘米,茎数3~5个。一般于寒冷季节在保护地中播种,终霜后定植于大田,以利于延长年内的生长季节。这种小苗定植方便,省时、省工,且不会伤根,不易感染土壤病害。栽后的植株生长发育迅速,可大大缩短株丛养成期。一般在长江流域及华北地区于2~3月播种,5月定植,翌年即可开始采收。但在定植初年,田间枝叶覆盖度低,易受草害,且栽植浅,植株容易倒伏,因此,管理上要注意防除杂草,并进行多次培土。

  大苗又称一年苗。一般苗龄长达5个月,在高寒区无霜期短,则需一年。其优点是便于苗期管理、茬口安排,可以深植,以后长出的地上茎粗大,而茎数较少,不易倒伏,栽植初年的枝叶覆盖度大,杂草少。但起苗和定植都很费力费工,且伤根重,易感土壤病害;根株生长发育慢,成园迟,初年产量和总产量均较低。不过在年生育期短的寒冷地区,可缩短大田株丛养成期,在干旱区定植成活率高。因此,寒冷地方及年降水量少的地区,仍用此法育苗。一般大苗所需的积温界限为2500~3000℃,在此范围内相应的株高为70~100厘米,肉质根12~30条,根株重20~60克。

  (1)露地育苗场地的选择 露地育苗常用于培育大苗,而大苗苗期长,苗株高,根多而长,故需有好的苗地,才能培育出健壮大苗。选择苗圃地需考虑以下几点:,苗地应适于芦笋根系发育,利于苗株生长,同时容易起苗、分苗。一般以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地下水位低,排水好,保水力较强,呈微酸性,pH5.8~6.7的土壤为宜。不要选黏性土地育苗,否则株间肉质根相互黏合,起苗、分苗费工,并会导致严重伤根。第二,要选择无立枯病和紫纹羽病等病菌的土壤。以免苗期携带这两种病害造成蔓延。因此,凡有这两种病的土地,如果园、桑园、胡萝卜、棉花、苎麻等地均不宜作育苗地,更不宜与芦笋连作。第三,芦笋苗生长极慢,而株行距大,易滋生杂草。因此,要选择杂草少的土地,尤其不能有多年生杂草。

  (2)整地 为使幼苗茁壮生长,根系发育好,每公顷施腐熟厩肥30000千克,翻耕入土。土壤酸度大的地方,还应撒施消石灰1130千克,以矫正土壤酸度。翻土要求浅耕,以免根系入土太深,不利于起苗。为防止地下害虫为害,整地时每公顷撒辛硫磷15千克,混在土中,然后筑成1.5米宽的高畦,并应挖好排水沟,以便于排灌。一般大苗苗圃与大田比值为1:10。

  如果用营养钵育小苗,好制备营养土。营养土要求肥沃、疏松,既保水又透气,土温容易升高,无病菌、害虫和杂草种子。一般用洁净园土5份、腐熟堆厩肥2~3份、河泥1份、草木灰1份、过磷酸钙2%~3%,充分混合均匀,用40%甲醛100倍液喷洒,然后堆积成堆,用塑料薄膜密封,让其充分熏杀、腐熟发酵,杀灭病虫和杂草种子。如土壤酸度大,还需加撒石灰矫正。堆制应在夏季进行,翌年播种前将这种培养土盛于直径6~8厘米的营养钵中。

  (3)播种

  ①播种期 芦笋播种育苗时期应根据种子发芽对温度条件的要求,苗株生长发育规律及各地生态条件、育苗栽培方法的不同而定。

  首先,根据种子发芽对温度的要求。露地播种需在地温10℃以上开始。地温在30℃以上,有碍种子发芽和幼茎生长,不宜播种。一般北方生长季短,只行春播;南方除春播外,还可行秋播。

  第二,根据苗株生长所需的积温标准决定播种日期。一般标准大苗的生长积温为2500~3000℃。这样在寒冷地带,因年生育期短,应争取春季早播,否则生育期不足,会因苗小,根株含糖量低,越冬期易遭冻害。生长季节长的地区应推迟播种,以免苗株过大。

  第三,小苗应在定植前60~80天播种。在无霜害的前提下,小苗定植愈早,年内生育期愈长,根株发育愈健壮,积累贮藏养分愈多,翌年春季收获的产量也愈高,并连续影响以后年份的产量。因此,小苗的理想播种育苗期应在终霜前或安全定植期前60~80天,行保护地播种育苗。若因茬口关系需推迟播种育苗,也应尽量安排在前茬拉秧早的茬口,以争取早播早定植。否则,小苗栽植的优越性不仅不能充分发挥,且会因定植过迟,遇温暖多雨天气而造成病害重、缺株多;或遇高温干旱天气,定植成活率降低。

  ②播种量 育苗时的播种量应有利于苗株茎叶伸展和根系的发育,有利于通风透光,减轻病害发生。此外,还应根据种子发芽率来决定。

  一般露地直播育苗,大苗的行距为40~45厘米,穴距10厘米,每穴播种2粒,粒距3厘米。每公顷苗圃的播种量为3750克左右,可移栽本田7~10公顷。播种时,按行距挖3厘米深的播种沟,然后按株距播上种子,覆土1~3厘米,稍稍镇压。

  移植育苗时,每平方米的播种量为30~40克,约有种子1500粒以上。播种前应浇足底水,播后覆土1~2厘米厚。当出苗后的次茎高10~15厘米,第二次茎未抽生时,进行分苗移植。其行株距与直播育苗相同。

  大苗栽植,一般宜在冷床或温床中,行营养钵育苗。营养钵的口径为6厘米,每钵播种2粒,粒距3厘米,覆土1~2厘米厚。出苗后每钵只留回株苗。若直接播种于床土上,为便于起苗,减轻伤根,应扩大行距,通常行距为20厘米,粒距5厘米。床土好用配制的培养土,以利根株发育和起苗。

  ③促进种子发芽和出苗的方法

  由于芦笋种子种皮革质化,透水性较差,吸水慢,种子休眠的深浅不一,低温下发芽慢,出苗期长,为加速其发芽、出苗,可采用下列方法:

  浸种:播种前将种子在20~25℃水温下,浸种2天(新种子在35℃水温下浸种2天)。每天早晚换水一次。

  低温处理:将新种子浸湿后,置于0~5℃低温下处理60天,或将种子与湿润黄沙层积于露地过冬,以利于完成休眠期。

  选种:选用1年的陈籽播种,但应保管在干燥密闭处。

  浇水:从播种至出苗期间要注意水分供应,防止干旱。在干旱期播种,应浇透底水,待土壤含水量适宜时播种。播种以后应覆盖地膜,以防水分蒸发,并提高土温,促进种子发芽。

  温度:无霜期长的地区,应适当晚播,待温度较高时播种。无霜期短、必须早播的地方,以及在实行小苗定植的情况下,可采用保护地育苗,或在保护地条件下播种,待出苗展叶后,移植到露地苗圃。在播种出苗期间,应将床温维持在20~25℃之间。

  (4)苗期管理

  ①间苗 齐苗展叶1周左右,每穴有2株苗时,应拔除1株。缺株穴应以间拔下的苗补植,或以预先准备的小苗补植。

  ②分苗 移植行分苗移植育苗的,一般都在保护地条件下播种,种子播后注意保温、保湿,温度保持在20℃以上。发芽出苗后应注意通风换气,白天温度不能超过30℃,并经常浇水,以免土壤干燥。在展叶待分苗移植时,应控制水分,降温炼苗,以利于移植苗的发根和成活。一般白天保持15℃左右,夜间10℃左右。分苗移植应在田间湿度适宜情况下进行,分苗后立即浇水。移植成活前,遇强烈日光时,应以苇帘或黑色遮阳网遮荫1周左右。

  ③中耕除草 芦笋幼苗生长缓慢,而行距大,易滋生杂草,需经常中耕除草,或喷洒除草剂予以防治。一般每公顷苗地用除草剂利谷隆1500克,加水1500千克,于播种后3~5天喷洒畦面及畦沟,但2个月后仍需人工除草。

  ④肥水管理 在间苗后或分苗移植时,浇1次稀薄的人粪尿液肥,每公顷10500~15000千克。约20天后再追稀薄人粪尿液肥一次。此后到7~8月追施秋肥,每公顷施复合肥300千克左右。若此时苗株生长旺盛,可少施或不施。以免因肥料过多,茎叶生长过旺,发生倒伏,且通风透光不良,易诱发茎枯病和褐斑病。

  除了种子播后及分苗移植的缓苗期要提高/增加有充分的水分供应外,在生育期间遇干旱天气时,应经常浇水,以免受旱害,促进苗株生育。一般5~7天一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但在下霜前1个月开始应控制水分,以抑制地上部分生长,把营养转入地下根茎贮藏。在多雨季节,应注意开沟排水,勿使田间积水,否则不仅不利于根系发育,还易诱发病害。

  ⑤病虫防治 芦笋出苗初期极易受地老虎、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的危害。7~8月常会遭受斜纹夜蛾等夜蛾类害虫的毁灭性危害。苗期奡普遍的病害是茎枯病、褐斑病。应及时进行防治。方法见病虫害防治部分。

  (5)保护地育苗中的管理

  在塑料棚等地设施下,行营养钵育苗或直接播种于苗床的苗期管理,应以温度、水分管理为中心。从播种至出苗阶段,除供给充足水分,于床土表面或营养钵上覆地膜保湿外,应将棚膜四周密封保温,尽量保持较高的棚温,以加速出苗。出苗后即去地膜并进行通风换气,降低床温,以免幼茎徒长,致使倒伏。还要随着外界气温上升,加大通风换气量。晚间要盖上棚膜,并覆草苫,以免霜害和冻害。一般白天床温保持在25℃左右,高温不得超过30℃,夜间较低温在12~13℃,日平均温度为20℃左右。由于经常通风换气,床土极易干燥,营养钵苗更易失水,故应经常浇水。一般3~5天一水。苗期追肥只需2次,次于支幼茎展叶后,结合浇水公顷施尿素105~150千克,其后20天左右再施一次,量同次。

  间苗在第二支幼茎将发生时进行,每钵(穴)择优选留。间苗应撬松培养土,连根拔除,否则残留的根株仍会抽生茎叶。

  当苗高25厘米以上,茎数有3~5支,准备定植大田前,应进行揭膜锻炼,使秧苗处在露底条件下,并控制供水,以使根株充实,适应大田环境,缩短缓苗期,早发新根。

芦笋种植前景

  一、当前芦笋行业的现状

  (一)国内背景:国内芦笋行业恶性发展

  1、面积盲目扩大。根据资料显示,2004年受灾害影响全国芦笋栽培面积仅为7万公顷,随着芦笋价格的节节攀升,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和农民的跟风种植,2007年栽培面积达到172万公顷,中国芦笋面积盲目扩大了24倍,而国际芦笋需求在中国只增加了2.54倍,巨大的供需矛盾经金融危机这根导火索引燃,必然导致在国内的惨烈竞争,价格有可能一跌千丈。

  2、种植管护水平低下。目前我国使用芦笋杂交一代品种的不足30%,品种杂、乱,管护过程中施用肥料不科学,过度依赖化学方法来防治病虫害,用管理传统作物的思路来管护芦笋,质量安全得不到提高/增加,严重影响了芦笋的产量和品质,损害了中国芦笋的整体形象。

  3、加工能力配套不足。虽然芦笋的种植面积在三年内扩大了24倍,但配套的芦笋加工业还是原地踏步,这样就使得芦笋加工厂收购芦笋时挑挑拣拣,不断压低收购价格。

  (二)国际背景:大环境的冲击使企业前景不容乐观

  1、全球金融风暴导致欧美购买力下降。芦笋是一种典型的出口外销型蔬菜, 2008年秋季爆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作为主要芦笋消费地的欧美和地区经济萧条,消费能力大幅度下降,受此冲击,世界较大的高品质芦笋出口基地山西省永济市已有12家芦笋加工企业停工停产,产品在港口大量积压,作为行业下游的芦笋基地,市场前景不容乐观。

  2、人民币具有价值使芦笋出口成本大大提高。2008年,人民币的具有价值对芦笋的出口造成严重的伤害,芦笋的出口成本加大,这样在国际市场上,我国芦笋的价格将会提高,国际竞争力就会下降,“大多数中国罐头芦笋的买主都减少了从中国的采购,西班牙的进口减少了15%,德国的进口减少了29%,荷兰削减进口的幅度多达58%,而同时,秘鲁的芦笋罐头出口在继续攀升,因为中国的芦笋罐头失去了买主的好感,尤其在欧洲。”

  3、不断构筑的贸易壁垒。近年来,由于国际贸易争端影响和国内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国际上对从中国进口食品提高了门槛。2006年11月欧盟委员会以“热处理不足”“欧盟食品及饲料快速预警系统”对原产于中国的罐装白芦笋向欧盟地区发出了消费者警告,2007年11月,日本厚生劳动省要求对中国产芦笋残留农药的监控检查的频度提高到30%。虽然像和平农场等一部分基地长期以来坚持芦笋的标准化基地种植,严守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所制定的“良好农业规范GAP”标准,并且了农业部的无公害认证,但我国的部分芦笋加工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收购的用来加工的芦笋质量良莠不齐,以次充好,导致产品遭遇贸易壁垒,殃及下游的芦笋种植业。

  二、芦笋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近年来,随着宣传的深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绿芦笋的国内市场已然打开,逐年扩大,并以“高端蔬菜”的身份进入了全国大中型城市的酒店,也作为一种时鲜菜进入了普通百姓的餐桌,中国人向来是对“吃”不计较成本的,更不用说高端消费群体了,所以2008年秋爆发的金融危机对绿芦笋的冲击相对较小。

  但白芦笋主要是加工成罐头出口,芦笋罐头是一种普通消费品,经济危机势必造成普遍消费力下降,产品销售困难,加上国内加工商的产品积压,白芦笋的销售要受到巨大的冲击。

芦笋种植时间

  露地育苗可在4月上旬至8月上旬进行播种,小拱棚育苗可提前在3月上旬进行。

行业统计
  • 共有 “芦笋种植” 资讯0
  • 共有 “芦笋种植” 问答0
  • 共有 “芦笋种植” 项目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