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正骨是中医骨伤科临床比较常用的一种手法,正骨手法也可以被称作为整骨手法,或者是接骨手法,是根据患者出现的不同类型的骨折,所采用的相对应的手法,将畸形的被折断的骨骼恢复到正常的具备功能的位置,这是中医养生正骨手法的主要作用。
这种手法主要的作用就是恢复骨折肢体的原本位置,让折断的骨骼尽量以其原本的结构、形态和角度来进行生长愈合,在尽量不造成其他损伤的前提下,使用正骨手法让骨折快速痊愈,并且减少出现后遗症的几率。而如果出现了除骨折以外的其他肢体损伤,例如肌肉拉伤,肌腱韧带的扭伤等等其他急性损伤,应该尽量避免对损伤局部使用中医手法改善,容易造成损伤加重。
中医养生正骨疗法是通过拔伸、复位、对正等手法,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方式,对于骨折、关节脱位等运动系统疾病的一种好方法。它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周代,分工上已有专人掌管骨科疾病的改善,秦汉时期形成基本理论和技术,世代传承,如《肘后备急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千金要方》、《医宗金鉴》中有大量记载。
中医养生正骨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完整的原则及方法,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正骨术中的“小夹板固定”属于中国所创,其后被许多国家效仿。中医养生正骨术堪称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医学的伟大贡献之一。
中医这些简便廉验的疗法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长期流传并不断传承发展。其中有些有文献记载,有些只在民间口耳相传得以延续。然而,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目前不少医院、甚至中医院已基本放弃了这一疗法,正宗的正骨术只在北派、南派的不到十家医院中传承着。中医养生正骨疗法的传承陷入困境,举步维艰。为继承中医养生正骨这一中华传统医术,应尽快采取好措施加以保护。并积极开展相关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以促进正骨术的继承和发展。